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清晨5时的河北沧州街头,路灯闪耀,行人冷清。徐新收拾就绪,走出家门,奔赴坐落新华区交通南大路的“自愿沧州爱心服务站”,为环卫工人蒸馒头、做早餐。 自2021年9月23日沧州市在运河区、新华区建造“自愿沧州爱心服务站”以来,来自沧州博爱人生爱心协会的徐新就成了新华区站的“常驻”自愿者,一干便是3年多。蒸馒头、熬粥、分装小菜、消毒餐具,这些重复性的作业她早已称心如意。 早晨6时30分,爱心服务站按时“经营”。劳动了一个早晨的环卫工人纷繁前来吃一顿免费的、暖洋洋的早餐,放松身心,聊聊家常。不管春夏秋冬、不管风霜雪雨,爱心服务站就像是一座避风港,从不缺席。 “咱们每三天蒸一次馒头,每次蒸576个。除掉节假日,3年多下来,现已蒸了20多万个馒头。”聊起蒸馒头,徐新骄傲地说。 为了确保馒头既有好的品相又有好的口感,徐新专门预备了一个笔记本,把每次蒸馒头的面粉、水、碱面、酵母粉用量逐个记载在册。让馒头机“听话”,也是门学识:齿轮视点不对,压出的馒头是长条;出馒头速度不对,馒头长着“小尾巴”。通过重复测验,徐新总算蒸出了丰满、喷香的白胖馒头。 “咱们每天很早起床,天亮前,就把路面清扫洁净了。干完活儿来爱心服务站喝一碗热粥,吃个馒头,浑身都暖暖和和的。”沧州市新华区环卫工人杨艳笑着说。 一次蒸576个馒头,徐新有许多好帮手。51岁的刘宝才不光会蒸馒头,还会修补馒头机。50岁的邢荣霞专门为馒头机压出的馒头“做造型”,发现馒头有陷落的,还需要手艺搓弄。 近4年的时间里,爱心服务站一直温暖如初。这儿涌动的好心,招引了许多自愿者参加其间。沧州市中宇小学还把到爱心服务站做自愿服务归入学习雷锋系列自愿服务课程。 自2023年3月开端,每周五早晨6时30分至7时30分,沧州市中宇小学两名教师带领学生自愿者、家长自愿者,一同到爱心服务站帮助分发早餐、冲洗碗筷、清扫店面卫生。 “我把暖洋洋的馒头递到环卫工人手里,他们高兴,我也高兴。我不只学会了关爱和尊重别人,更感触到了支付的高兴。”沧州市中宇小学学生王诗雅说。 现在,爱心服务站已迎来万余名自愿者。我们合作徐新和几位“常驻”自愿者忙而有序。日复一日地上午蒸馒头,下午把馒头送到其他爱心服务站。一路辛劳、一路面香,全城的环卫工人都能吃上一顿暖洋洋的早餐。